盛夏時節,在拉薩河畔,不少市民和游客不約而同來到南山公園過“林卡”,一邊聽著潺潺流水,一邊和親友喝茶閑聊,享受著拉薩獨有的慢生活。如今,每天入園上山的市民、游客達到3000至5000人。隨著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對不少游客而言,來這里,在“布宮鏡湖”拍攝布達拉宮倒影,登頂南山公園打卡“祖國萬歲”、賞拉薩全景已成為拉薩之行必不可少的體驗環節。
在“布宮鏡湖”前遠眺布達拉宮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而這只是美麗拉薩、美麗西藏建設的一個縮影。
而今滿眼青山翠綠,但10年前這里卻是一片碎石荒山。變化始于2012,彼時高海拔植樹造林試點在南山啟動,通過5年的植樹播綠,昔日荒山被改建成了南山公園。2021年西藏正式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這也是西藏首個規模化山體造林的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營造林206.72萬畝,將拉薩打造成生態宜居高原城市。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以拉薩河為主線,以山體兩側第一重山脊可視范圍為重點,東西綿延近200公里,涉及拉薩市城關、柳梧、堆龍德慶等9縣(區)35個鄉鎮。截至目前,已完成造林面積57萬余畝,栽植苗木8600余萬株,帶動群眾就業增收550余萬人次、19.3億元。如今,越來越多的荒山披上“綠裝”,“五年增綠山川、十年綠滿拉薩”的美麗愿景正一步步接近。
合理管護確保造林質量成效
因溫度低、氣候干旱等問題,在高海拔區域實施綠化,樹種的選擇是個非常嚴謹的問題。為確保樹種成活率,拉薩林草局篩選出油松、樟子松、側柏等30多個適宜高原栽種的樹種,對山體不同海拔區域按照“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要求實行立體性造林綠化。
因山體坡度大,最開始的客土、樹苗上山都是靠人背馬馱。拉薩南山公園護林員扎西曲培說,南山公園種樹的土來源很多,大部分來自柳梧、文創園區等地。早些時候,在幾乎都是裸巖的南山公園種樹,對挖樹坑的深度和寬度都很有講究,有時候得帶著電鉆一點點鉆。
與此同時,為緩解西藏苗木生產供應能力不足難題,拉薩將青海、甘肅、寧夏3省(區)海拔2000米以上區域劃定作為調苗區域,并將引進的苗木在本地馴化過渡180天以上聚會,提升苗木適應性和成活率,確保造林成效。
常言“三分種,七分管”,綠化的關鍵在于水源。拉薩市林草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格桑羅布表示,南北山綠化工程堅持“水利先行、以水定綠”,提前開展水電路配套設施建設,常態化加強挖坑、客土、種植、澆灌等各環節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為苗木栽植管護奠定堅實基礎。
拉薩市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李寶平介紹,2022年西藏投資九宮格6.9億元解決管網環境、機器泵站、高位水池等基礎配套,應用“江水上山”水能提灌技術;2023年跟進投資9.7億元,冬季新增6條補水管線;今年則是以平均每畝8000元的資金投入進一步確保每個造林區域水電設施齊全。
科技賦能護航高原擴綠護綠
青山擁南北,綠水繞古城。自2021年以來,拉薩南北山由荒山變綠教學山,這既是無數林草人默默堅守、凝聚匠心與毅力帶來的幸福變化,同樣也私密空間離不開科技的高效賦能,離不開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
不同于其他地方,在高原種樹本就不易,在土壤貧瘠的山上把樹種活其難度更高。
李寶平談到,每棵樹栽活有37個環節,從選苗、起苗、裝車、車上保溫保濕,到小心翼翼下苗,再馱上山栽到土里,客土、種植、挖坑、病蟲害防治、追肥以及扶正,措施很多,每個環節對造林的成活成效都是有影響的。
拉薩市林草局副局長王尚德介紹,在植被選擇方面,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遙感技術對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的深入分析,科研團隊篩選出適合在拉薩南北山生長的樹種和草種,確保了綠化效果的持久性和生態的和諧性。同時,通過安裝智能節水灌溉設備,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有效避免過度灌溉對土壤結構造成的破壞。
與此同時,相比于以往的人背馬馱,如今,無人機等科技的應用,讓山高、坡陡、缺水的高原種樹不再那么難。通過無人機運土、運樹,能有效解決因地勢陡峭導致人工運輸緩慢、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
在綠化創新實踐過程中,科技力量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結合近年來的實踐經驗,拉薩南北區綠化工程依托現有專業技術力量,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區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積極申報并組織實施《拉薩市南北山造林樹種選培關鍵技術研發及生態環境效益和固碳潛力評估項目》《西藏鄉土樹種大果圓柏采種基地建設項目》《絹毛薔薇等鄉土樹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等科研項目,加強鄉土樹種培育研究和推廣應用,為造林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南山公園局部視野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2012年起,本土樹種研究人員達瓦央珍通過組織團隊到地方調查研究,最終在高海拔地區人工造林綠化技術上取得突破,使苗木人工培育在高海拔地區成活成為現實。2022年,達瓦央珍成立了西藏藏建物生綠化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鄉土苗木基地,投身拉薩南北山十年“綠色圍城”事業。為提高成活成林率、造林保存率,她輸送的苗木多為醉魚草、絹毛薔私密空間薇、拉薩小檗、荀子、西藏沙棘等成活率高的本土樹種。
社會資金助推工程加力提速
造林綠化是個系統工程,工程量大,涉及面廣,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但問題是造林綠化投資大、周期長,如何才能更好提高社會資本參與綠化工程建設的積極性?
2022年3月,西瑜伽場地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鼓勵和支持參與拉薩南北山綠化的政策措施》,采取承包造林模式,通過給予造林補助、貸款支持、電價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工程建設。系列政策大禮包讓承包企業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據格桑羅布介紹,自治區將南北山綠化工程建設納入區、市、縣三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財政預算,發揮國有資金引導作用,創新采用承包造林和先造后補造林模式,積極引入社會資金投入生態建設。如今,南北山綠化工程已累計撬動社會資金20億元以上。“截至目前,參與南北山綠化的企業、單位和其他社會主體共112家,其中國企83家、私企24家、寺廟3個、社區2個。”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以來,西藏的銀行機構通過“自有資金+銀行貸款”的多元化融資模式深度參與“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為這一重大生態工程注入了強勁的金融活力。截至2024年5月底,西藏全區銀行機構承包造林面積14441.54畝,累計為參與南北山綠化工程的企業投放貸款21.2億元。
“樹是公家種,水是公家澆,待到成蔭時,群眾享舞蹈場地清涼。”隨著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的不斷推進,拉薩的風沙天氣少了,空氣含氧量高了,人居環境舒適度持續改善。這是生態工程,亦是民心工程。截至目前,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共聘用護林員3864名,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也有了保障,越來越多的周邊農牧民群眾在參與生態建設中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
如今,南北山一年比一年綠,各色花朵競相綻放。憑著“種一片、綠一片、活一片”的信念,拉薩“一山一景”“一坡一色”“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彩、冬有綠”的美好生活畫面正徐徐展開。(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