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张杂谷’,五亩能脱贫,十亩能致富,百八十亩盖房娶媳妇。”在“张杂谷”系列品种(以下简称“张杂谷”)的发源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地区,这句话广为流传。

从坝上的高原,到黄土高原腹地的干旱区,再到天山南麓的戈壁滩,“张杂谷”的足迹遍布我国北方内蒙古、山西、河北等14个省份的脱贫地区。2023年,“张杂谷”的种植面积达350万亩。它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南南合作核心项目向全球推广,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十多个国家成功种植。

一粒种子,凝聚着两代科研人员倾力攻关、创新品种的智慧和心血;一片谷田,承载着脱贫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希冀;一捧小米,传递着悠远的农耕记忆。近日,记者走进“张杂谷”产区,感受农民增收的喜悦,探寻“张杂谷”背后的“丰收密码”。

老百姓的“旱地英雄”

——“种了就能脱贫”,干旱地区节水增粮的重要选项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选择“张杂谷”,农户,合作社、公司负责人,种子、谷子经销商,大家异口同声回答:产量包養網高,品质好,种出来的谷子能卖上价钱。

“张杂谷”还有一个更形象的称呼——“旱地英雄”。

在我国,谷子有着数千年的栽培历史。它耐旱、耐贫瘠,抗病性强,在干旱半干旱、季节性休耕和压采地下水的地区,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组织30多家科研单位开展谷子杂种优势利用联合攻关,最后均以失败告终。此后,其他科研单位陆续终止了研究,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研究专家赵治海却坚持下来。2000年,赵治海带领团队培育出“张杂谷1号”,标志谷子杂交种真正走向生产实际。

经过两代科研人员不懈努力,成功选育的“张杂谷”品种已达20多个,形成适应水、旱地,春、夏播,早、晚熟配套的品种格局,基本覆盖了中国谷子适播区的所有生态类型。

品种更新带动产量不断上升。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副院长王晓明告诉记者,在降雨充沛或者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张杂谷”的产量可达到500-700公斤/亩,在旱作农业区,也能达到350-400公斤/亩。

节水、抗旱是“张杂谷”的另一个标签。过去,谷子只适宜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半干旱地区种植,而“张杂谷19号”在年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的地区仍能够正常生长,它的推广面积达20万亩。良好的抗旱能力造就了稳产的特性,其中以“张杂谷3号”最为突出。在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靠天吃饭”的旱作农田,无论年景如何,平均每亩地总能有800多斤的产量。

“谷子蒸腾系数远低于高粱、玉米、小麦等作物。据统计,平均生产一克干物质,谷子需要270克水,玉米370克,小麦高达500多克。”王晓明介绍,“‘张杂谷’的种植区域主要是长城沿线和西部的旱作农业区,水资源匮乏,土壤瘠薄,无霜期较短,农作物单产不高。‘张杂谷’根系发达、结实率高,抗旱性强、适应面广,能充分利用土壤里的水分,有效破解农业种植低产低效的难题。这些地区的农民只要种上几亩‘张杂谷’,就能保证收入在贫困线以上。”

适宜规模化生产的品种

——“不管种多种少,每年都能挣上钱”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西沟村村民吕新向记者说起今年的计划:将规模扩大到2300亩,种植与他“结缘”整整7年的“张杂谷13号”。

吕新形容自己的经营策略是“以多为胜”,他的种植规模一度达到6000亩,播种、覆膜、施肥、除草……所有生产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

2022年,土地流转费一下从300多元/亩增长到900元/亩,化肥、农膜等费用也在上涨,吕新心里不禁打起鼓,成本这样高,还能挣到钱吗?

他决定缩小规模,在巴林右旗大板镇巴彦塔拉村流转1500亩土地试试看。当年4月播种,8月末落实销路,9月初,收获的谷子装进采购商的卡车里,在地头就销售一空。

“每亩产量900多斤,‘张杂谷13号’成熟期短,正赶上谷子刚上市时价格最高的时候,每斤能卖到3.15元。刨除土地流转费900元,化肥、农膜、人工等费用700元,每亩能挣900多元。一年下来,纯收入120万元。包養平台推薦去年我就扩大规模,种了2100亩,亩产达到了1150斤。”吕新说。

“赤峰市的农民祖祖辈辈都种谷子。可是过去的谷子不耐除草剂,除草都靠人工,一家人管理几十亩地都很费劲。‘张杂谷’的到来,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一局面。”赤峰科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海雁从2016年开始推广“张杂谷”,他将“张杂谷”耐除草剂的特性,形容为“革命性的进步”。

赤峰市广泛种植的“张杂谷13号”,产量高、品质好,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生育期适中,是“张杂谷”系列包養網中最受欢迎的品种,全国种植面积达230万亩。

“全程机种机收,一点不‘受累’,谷子价格一直稳定在2.5元/斤以上,我们就认准‘张杂谷’了。”2023年,阿鲁科尔沁旗天宏村村民赵海明种了5亩谷子,给他带来1万多元收入。

2011年,乘着张家口市对口帮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的“东风”,“张杂谷”第一次走进和硕县北部山区沉睡了几百年的戈壁。

“当时,这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晟合张杂谷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学亮向记者讲述他一步步摸索的历程:自行研发均量播种机,研究种植栽培模式、机械化收割技术;为了保证谷子的品质,他于2013年9月成立和硕县晟合张杂谷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晟合合作社”),吸引农民以土地入股,生产环节由合作社全程把控;成立新疆天山小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形成覆盖种子销售、种植服务、谷子加工、饲草加工的全产业链,将“天山”牌小米发展成为新疆知名品牌。

如今,晟合合作社已辐射整个南疆,通过股份合作、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张杂谷”种植7万多亩。

2023年,陈学亮在第一师成立8家香粟合作社,和职工采用租金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每年每亩地的股金是100公斤棉花的价格。2023年,当地籽棉收购价为每公斤5元多,加上国家补助,每公斤价格达7.5元,合作社就按每亩750元支付股金,平均每亩地还能给职工532元的分红。“职工入股的身份地40亩,一年增收几万元不成问题。”陈学亮说,合作社以股份合作方式带动的农户达500多户。

此外,脱贫攻坚时期,国家以每个贫困户2万元的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脱贫户每年仍能够领取1000-1600元的分红。

拓展“张杂谷”的发展空间

——发掘谷子的饲草用途,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脱贫攻坚时期,河北省政府、张家口市政府将“张杂谷”列为重点农作物,对其研发、推广给予大力支持。2014-2016年,省、市、县累计投入资金1440万元,用于高产高效示范园创建及水肥一体化、机播机收等新技术应用;2017年起,张家口市每年拨付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张杂谷”研究和示范推广。政府还鼓励院企合作,支持市农业科学院和宣化巡天种业新技术科技有限责任包養網公司共同组建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快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为了在当地推广“张杂谷”,一些省份出台支持政策。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引进“张杂谷13号”,在自治区项目的支持下,部分种植区免费向农民发放种子。

脱贫攻坚时期,“张杂谷”不负众望,在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交出亮眼“成绩单”。然而,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当政府对产业的推动作用逐渐隐居幕后,市场的导向越发凸显,谷子产业的短板亟待破解。

目前,我国80%左右的谷子以原粮消费为主,消费方式单一、消费类型少,使得产后包養附加值不高。

“张杂谷”研发团队选择从品种上破题。王晓明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掘谷子粮饲兼用的特点,研发粮饲兼用和专门饲用的谷子品种。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饲草是从国外进口。种植苜蓿等饲草品种需要大量的水,在胡焕庸线以西的广大地区,在水源充足的土地上种饲草,会出现与粮争地。因此,谷子作为优质饲草的前景十分广阔。”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杂交谷子业务总监杨建勇将其概括为“藏粮于畜”。

虽然我国种植谷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但多数地区与企业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公共品牌合力。此外,谷子的消费群体也有待培育。

杨建勇呼吁,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从文化层面引领人们的消费观念。“尤其是要向孩子们普及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中国农耕文化。”

延伸阅读

目前,全国共216个脱贫县将粮油、杂粮等产业确定为帮扶主导产业之一。2023年,216个县的特色粮油产业总产值1526.02亿元,销售额1448.74亿元;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28个、发展农民合作社51480家;累计注册商标(品牌)2825个,其中“两品一标”1629个。

2023年,粮油产业共带动脱贫县1796.28万人,其中脱贫人口302.35万人、人均增收1706.23元。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