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云南有27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數量居全國第一。2022年云南開展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以來,累計選派636名教師、524名醫生和395名科技特派員下沉重點幫扶縣(市、區)。今年3月,云南省委組織部等8部門聯合出臺《推進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提質增效若干措施》,進一步從精準選人、擴面幫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云南如何完善機制,增強幫扶效能,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持?記者近日進行了探訪。

作為“組團式”幫扶人才的一員,上海教師沈凱去年夏天來到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縣第一中學。他每天最喜歡的事,就是在這座位于烏蒙山深處的高中里“巡邏”:學生的校服穿得整齊嗎?下一次“國旗下的演講”如何鼓勵師生參與?……一年多來,大山里的學校,正在私密空間悄然改變。

一份詳細的需求清單

精準開方子,幫扶到根子

自2022年開展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以來,為提高選派精準性,云南省級部門指導重點幫扶縣落實醫療、教育、科技幫扶“一縣一方案”,精準提出幫扶干部人才需求清單。基層提出人才需求后,如何匹配到合適的幫扶團隊?云南各級組織部門牽頭建立幫扶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醫療、教育、科技3個工作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聯席會,圍繞供需精準對接,細化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

沈凱原本是上海市七寶中學地理教師、課程教學研究所副所長,現任大關縣第一中學校長。

2023年7月,大關縣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李龍強接到大關縣教體局的電話,要求排查短板學科。“聽說有上海老師來幫扶,但具體需求得自己提。”李龍強說,語數英是主科目,提升教師能力肯定重要;物理、地理等學科是弱項,也希望有人指導。最終,他提出了7個學科的需求。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聯合上海市創新幫扶模式,探索“校市合作”的協同幫扶新路徑,計劃2023年8月向昭通市大關縣、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分別增派20名當地急需的醫療、教育幫扶干部人才。5天摸排短板,20天對接需求,40天收到反饋、落實保障服務……云南省組織、衛健、教育、鄉村振興等部門緊鑼密鼓開展起工作。

“我們努力對接好人才需求和上海的優質資源,確保幫到點上、扶到根上。以教育方面為例,我們了解到多數學校的英語師資力量有待加強,學生的學習方法比較單一,口語也需要提升。”云南省委組織部干部一處副處長徐麗娜說。經過多次與上海有關方面對接,40人的幫扶名單最終確定下來。同時,幫扶干部人才的任職崗位、生活條件保障等細節也逐一明確。

2023年8月,上海的幫扶人才分批來到云南。增派的20名上海教師中,有4名英語教師。根據學校提出的需求,英語教師會定期上口語課。“現在,孩子們開口講英語更自信了。”李龍強說。

一堂獲獎的地理課

敢于壓擔子,做好傳幫帶

“在赤道太平洋地區,海洋和大氣怎樣進行熱量交換?”教室后面坐著一排評委,青年地理教師陳浩卻絲毫不慌。用透明玻璃容器、吹風機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他很快引導學生完成小實驗。陳浩的課程獲評教育部優秀公開課,“師傅”沈凱感到非常驕傲。

“我們到崗后1個月內,需要按照1∶3的比例與本地老師建立‘師帶徒’關系。”沈凱說。通過每周互相聽課、點評,沈凱把上海學校的教學方法教給陳浩:按大單元備課,用實驗等方法讓知識難點更有趣等。

除了師徒帶教,2023年9月起,大關縣第一中學依托新建的課程教學研究中心,開展學科中心組集體備課、自主命題等工作,提升學科整體教學質量。

“來到學校后我們立刻進行調研,發現學生基礎較差,還存在‘學考分離’等情況。”沈凱拿著調研結果找到李龍強,討論改變的方法。

啥是“學考分離”?原來,學校之前參加昭通地區的中學聯考,結果并不理想。“題目太難了,學生們普遍成績不高,這會挫傷學習積極性。”沈凱說,考試的目的是有效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和老師教學成果,采取自主命題方式更適合校情。

“我們小樹屋并非全盤復制上海的教學理念,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帶土栽培’。”沈凱說,學校許多學生的家長長期在外務工,沒法給孩子足夠的關心關愛,學校新設了“全員導師制”,讓每名教師擔任5至6名學生的導師,定期了解關心他們的學習、心理,“學生得到的關注更多,遇到問題也有人幫助開導解決。”2024年高考中,學校本科完成率提高20%,6個學生考入一本院校,一本上線率實現“零的突破”。

發揮幫扶干部人才“種子”作用,通過結對幫帶一批、跟班鍛煉一批、研修培訓一批相結合,縣域“造血”能力進一步提升。目前,來自上海的醫療、教育幫扶隊長全部擔任受幫扶醫院、學校院(校)長,重點幫扶縣獲得進修培訓機會的教育、醫療人員累計超5000人次。

一次跨區域的知識傳遞

幫扶一個“點”,激活更大“面”

如何發揮幫扶人才這一“智力引擎”的更強效能?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大麥青稞種植基地的種子在300多公里之外發芽,或許給出了答案。

寧蒗縣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2022年2月,云南省科技廳選派云南省農科院研究員曾亞文帶領40余名農業科技專家到寧蒗縣進行科技“組團式”幫扶,帶來“云飼麥3號”“云啤15號”等優質大麥種子和種植技術。在科技特派團幫扶下,寧蒗基地2023年生產了20多噸種子。

豐收之際,曾亞文收到來自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的求助:博南鎮新田村在核桃林下套種大麥,但因品種退化、種植技術單一,大麥產量低,也賣不上價。

“新田村的大麥用于飼料生產,把麥粒與秸稈混合做成麥糠。”曾亞文說,原來的品種秸稈堅硬,飼料適口性不好,他推薦了“云飼麥10號”等云南省農科院自主研發的大麥品種。2023年8月,寧蒗基地的3噸種子送到了永平縣。

除了免費提供種子,曾亞文還在大麥種植九宮格期間加強與當地溝通,不但指導每畝地的播種量,還幫助當地選擇適合大麥生長的肥料,“肥料的選擇有講究,套種時給大麥施肥,農肥會順著根系給核桃樹補充養分。”

今年4月,報喜的電話打來:永平縣套種大麥的1012畝核桃林,驗收畝產籽粒麥稈糠881.38公斤,畝產值1763元。現在,新田村的核桃林實現每畝收入翻倍,經濟效益逐漸顯現。

“組團式”幫扶開展以來,云南鼓勵幫扶團隊在做好指定幫扶工作之余,將幫扶效果向更多地區推廣,實現幫扶提質增效。為了推廣“早篩、早診、早治”理念,在墨江縣,20名醫療幫扶隊員走出縣城,一年內巡訪15個鄉鎮的170余個小樹屋衛生院,培訓1823名醫療人員。

目前,云南27家受幫扶醫院中17家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5家晉升為三級醫院;29所受幫扶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明顯提升;27個國家科技特派團帶動1057個行政村的農業科技進步。

“我們將進一步用好幫扶資源,推動‘組時租空間團式’幫扶取得更好成效,讓更多群眾受益。”云南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